世界各国和地区查询

黎巴嫩

黎巴嫩共和国,亚洲
Lebanese Republic (LIB)
首都:贝鲁特 | 官方语言:阿拉伯语 | 面积:10,452平方公里 | 黎巴嫩时间

主要货币:黎巴嫩镑 | 国际电话区号:961

黎巴嫩国(区)旗

简介

黎巴嫩面积10452平方公里,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,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,南部与巴勒斯坦为邻,西濒地中海,海岸线长220公里。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,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,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。黎巴嫩山纵贯全境,河流众多,向西注入地中海,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。

概况

黎巴嫩,全称为黎巴嫩共和国,面积10452平方公里。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。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,南部与巴勒斯坦为邻,西濒地中海。海岸线长220公里。全境按地形可分为沿海平原;沿海平原东侧的黎巴嫩山地;黎巴嫩山东侧的贝卡谷地和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。黎巴嫩山纵贯全境,库尔内特—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,为黎最高峰。河流众多,向西注入地中海。利塔尼河为全国最长河流。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侯。

公元前3000年来自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最早在该地区定居。公元前2000年为腓尼基的一部分,以后相继受埃及、亚述、巴比伦、波斯和罗马等统治。16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一部分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英法侵入黎巴嫩,1920年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。1941年11月26日法国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,1943年11月22日获得独立,成立黎巴嫩共和国,1946年12月,法军全部撤离后,黎巴嫩获得全部自主权。

国旗:呈长方形,长与宽之比为3:2。中间为白色长方形,占旗面的一半;上下为两个红色长方形。旗地中间是一棵绿色黎巴嫩雪松,它在《圣经》上被称为植物之王。白色象征和平,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精神;雪松被誉为黎巴嫩的国树,代表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人民的力量,还象征纯洁和永生。

黎巴嫩人口400万(2000年)。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,还有亚美尼亚人、土耳其人、希腊人等。阿拉伯语为国语,通用法语和英语。居民约54%信奉伊斯兰教,主要是什叶派、逊尼派和德鲁兹派;46%信奉基督教,主要有马龙派、希腊东正教、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。

主要城市

贝鲁特:贝鲁特(Beirut)是黎巴嫩首都,位于黎巴嫩海岸线中部突出的海岬上,面向地中海,背靠黎巴嫩山脉,是地中海东岸最大港口城市,也是以其独特建筑风格与气候环境并美而闻名的海滨城市。城市面积67平方公里。属地中海气候,气候温暖,年平均气温21℃,年温差小,冬季多雨。7月平均最高气温32℃,1月平均最低气温11℃ 。“贝鲁特”一词源自腓尼基语“贝利图斯”,意为“多井之城”,至今贝鲁特一些古井仍在使用。人口180万(2004年),居民1/3为逊尼派穆斯林,其他还有亚美尼亚正教、东正教、天主教、什叶派穆斯林等。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、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人。

早在新石器时代,就有人类在贝鲁特海岸和峭壁穴居。在腓尼基时代贝鲁特已具城市雏形,是当时重要的商业港口,并以织造业、印染业、铸铁业闻名。在希腊时代,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曾于公元前333年进驻贝鲁特,使这座城市具有希腊文明的特点。贝鲁特的繁荣在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达到顶点,罗马式的广场、剧院、运动场、澡堂鳞次栉比。公元349年和公元551年由于强烈地震和海啸,贝鲁特被毁。公元635年,阿拉伯人占领贝鲁特地区。1110年十字军攻占贝鲁特,1187年阿拉伯著名将领萨拉丁将其收复。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,贝鲁特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,特别是奥斯曼帝国将省政府迁至贝鲁特后,城市面积不断扩大。第二次世界大战,特别是黎巴嫩独立后,贝鲁特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,成为中东的金融、旅游和新闻中心,并以转口贸易驰名于世。在内战前为中东著名的商业、金融、交通、旅游和新闻出版中心,有东方巴黎的美誉。

贝鲁特市内,保存有罗马时期的城墙、庙宇、水池的遗址和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清真寺。在贝鲁特以北30多公里的比勃洛斯,仍能看到腓尼基人的一个村庄和罗马时期的城堡、庙宇、房屋、商店、剧场的遗迹。在众多的古迹中,最吸引游客的是贝鲁特东北80多公里处称为巴勒贝克的神庙,这是世界上著名的古迹之一。

热门国家
其他国家

好86网为您提供黎巴嫩简介,黎巴嫩概况,黎巴嫩地区查询,黎巴嫩号码查询,黎巴嫩时间查询,黎巴嫩国际区号